明确定位 尽职尽责 为医药卫生事业培养适用人才(首都医科大学)

2014年01月08日 10:07    发展规划处管理员    点击:[]

明确定位 尽职尽责为医药卫生事业培养适用人才

首都医科大学

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新时期医学教育改革建设发展拉开了序幕,两位部长的讲话高屋建瓴,回顾了医学教育发展的历程,判断了医学教育发展的形势,指明了医学教育发展的方向。如果说,2008年的医学教育大会在医学教育领域振奋了人心,那么2011年的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就是理清了医学教育改革建设发展的思路。在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遵循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沿着本次会议确定的方向,医学教育将迎来新的春天。

首都医科大学是北京市属重点医学院校,至今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去年,刘延东国务委员在我校五十周年校庆前视察学校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首都医科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显著特色的地方医学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确实走出了一条以内涵发展为核心的特色之路。”这个“特色之路”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坚持医学人才培养“顶天立地”的理念,找准地方医学院校的定位,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建设,为首都北京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培养适用医学人才。

一、明确学校定位 确立“顶天立地”的人才培养理念

中国医学教育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培养水平质量合格、规模数量准确的各级各类医学人才,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这样一个问题源于两个原因,其一就是医学教育面对社会需求表现出规模和结构的不合理;其二就是社会医药卫生事业人才需求中的不切实际的人才高消费。这两个因素造成了医学教育当前一个明显的倾向,就是医学教育的盲目趋高,也就是医学院校应该准确定位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出现,既有医学院校自身认识的问题,也有医学教育主管部门引导政策的问题。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除了要使社会对于医学人才的需求合理化,医学教育主管部门的引导政策合理化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医学院校合理确定自身的人才培养功能定位。

首都医科大学是首都地区四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也是北京市属唯一的一所高等医学院校。基于对首都北京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医学人才需求的调查了解分析认识,学校确定的功能定位是追求医学学术水平和培养适用医学人才。基于北京地区医药卫生机构非常密集,医药卫生资源尤其丰富,对医学人才的需求是多种类、多层级的,这种首都地区医学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对于作为地方院校的首医大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挑战。为了适应首都北京地区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也为了实现学校追求学术和培养人才这两个功能定位要求,学校在医学人才培养中提出了“顶天立地”的理念。

作为一所地方医学院校,首都医科大学把“明确定位、服务社会发展”作为学校改革发展建设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坚持“立足首都、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定位,以为首都乃至全国医药卫生及相关专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构建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积极探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地方医学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顶天”,是因为学校地处首都,政治文化科技发展中心,首善之区和世界城市,都需要高水平医药卫生学科建设、高层次医药卫生服务和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这个“天”是必须顶住的;所谓“立地”,是因为作为地方医学院校,北京地区从城市到农村,从医院到社区,所需要的各级各类医学人才培养,首医都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因此,首医大既培养高层次学术型创新型研究生及长学制学生;也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面向基层和社区的本科医学人才;还培养面向各种医疗卫生单位的医学相关职业技术人员;同时为适应首都郊区县农村卫生事业需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适用性强的定向基层医药卫生人才。

“顶天立地”的人才培养理念,推进了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适用人才的培养有效改变了首都医药卫生人才队伍构成,为北京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形成并稳定了首医大医学人才培养的模式,比较好地解决了学校医学人才培养的准确性问题,“十一五”以来,学校各级各类毕业生就业率均在北京市就业率的高区之内。

二、掌握社会需求 推进医学人才培养的改革建设进程

为了掌握首都北京地区医药卫生人才真实需求,分析确定首医大应该承担的面向北京地区医学人才培养具体任务,首医大在“十一五”期间,对首都北京地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现状和需求,进行了三个关键性的大规模调查研究。这三项调查研究分别是:“对北京10个远郊区县医药卫生人员现状和需求的兜底调查”、“对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现状与需求普查”和“对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医药卫生人才需求的抽样调查”。调查形成的大量真实数据和认真准确分析,为学校确定培养模式和招生规模,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调研之一,首都农村医药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与需求调研,形成了《北京远郊区县医药卫生人员现状和未来需求调研报告》。为了清楚地了解首都农村医药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和未来需求,经过认真的策划,在北京市教委和卫生局的支持下,学校组织了368名师生的调研团,对北京市10个远郊区县农村医药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和未来需求进行了彻底的实地调研。全体调研人员组成10个分团各对应一个区县,共深入到163个卫生院,覆盖167个乡镇,直接接触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员12000余人次,召开卫生院院长和乡镇主管领导座谈会10个,访谈200余人;收回各类调查问卷11206份。

这次调研是建国以来首都地区远郊区县进行的一次最大范围、最全项目、最多数据、直到基层的医药卫生人员现状和需求的调查。通过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获得了大量的数据材料和信息,形成了系统的调研报告。由于这次调研的结果,学校进一步理清了面向首都农村培养医学人才的思路,进一步坚定了履行为首都农村培养医学人才的决心,进一步完善了面向首都农村培养医学人才的方案,也最终取得了有较大社会效益的面向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成果。

调研之二,北京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现状与需求调查,形成了《北京市城区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这项调研以全面普查的形式,对北京城市社区和近郊城镇社区的医、护、药、卫、技等医学从业人员基本情况、编制情况、工作状态、岗位需求、培训需求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相关数据的分析和汇总,比较清楚地显示了,北京城镇地区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和需求,也提示了首医大作为北京地方医学院校,为当地社区培养医药卫生人才的任务规模和性质。这个调研的结果,成为学校决定本科级各类专业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

调研之三,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医药卫生人才需求的调查,形成了《2010年前北京市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关系调研报告》。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调研了北京地区部属、市属、区县属、行业属和企业属的63个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分别按总体情况、单位层次、专业分布、学历层次等方面,预测医疗卫生人力需求趋势,以及首医大供给比例。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统计与分析,提出了首医大教育规模需求的可能性。这次调研的结果显示了,北京地区平均1/3的医疗卫生人员来自首医大,根据不同层级的医院所占比例也不同,在基层医院所占比例最高。这个调研结果,成为学校本科以上各个层级医学人才培养规模的重要依据,形成了当前持续稳定地的教育规模规划。

三个大规模的调研数据和报告,比较准确地反应了北京地区,对各级各类医药卫生人才的需求状况,学校据此形成的人才培养种类和规模的模式,比较好地顺应了社会的需求,也比较好地体现了学校在首都北京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根据调研结果和客观科学的判断,学校稳步推进了医学人才培养的改革建设发展进程,形成了高度体现“顶天立地”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实践之一,高层次拔尖创新医学人才的培养。学校依托专业学位研究生和长学制学生培养,构建了面向高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专科医师趋势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规模、培养过程和培养结果,更符合高层医师的基础要求,基本满足了以北京所属医院为主的北京地区医学人才的需求。同时,为了保证医学学科学术发展的需要,学校依托教育部的国家临床高级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建立了“医学基地本科班”。医学基地本科班从本科开始实行本-硕-博三个阶段培养,以培养医疗服务和科学研究复合型拔尖创新领军人才为基本任务,在高考录取中择优选拔,以导师制为基础教育资源高投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长学制和硕士生联动实现高淘汰率,与国外和境外知名大学合作实现学生访学,最终一少部分学生经过严格遴选,进入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连续攻读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可能会有拔尖人才以MD&PhD毕业,期望他们会成为未来的医学学科学术领军人才。这个项目已经在实践中了。

改革实践之二,复合型本科医学应用人才培养。通过上述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首都北京地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复合型的应用人才。所谓“复合”是指以医疗为主,兼顾多方面的医疗卫生服务,也就是全科型医学人才;所谓“应用”是指作为医疗卫生的一线守门人,要有非常强的实践能力。学校坚持一定规模的五年医学本科人才培养,强调早期接触临床,必修全科医学课程,强化实验与实践教学,严抓“三基”临床训练,坚持社区实践经历,形成厚实的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培养的基础。在毕业时,鼓励他们到基层医疗单位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业,学校特别表明毕业生的基层就业是首医大的光荣。

改革实践之三,通科型郊区农村医学应用人才培养。面对曾经和当前所存在的首都北京郊区农村医学人员非常缺乏的现实,在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支持下,在市卫生局和市教委全力支持下,学校建立了针对郊区农村不同层次人才需求的“两层三类”农村医学人才订单式培养体系。所谓“两层”是指五年制本科和三年制专科两个培养层级;所谓“三类”是指在两个层级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定向区县级医院的本科培养,定向平原乡镇的专科培养和定向山区半山区乡镇专科培养三类培养模式。这样的订单培养,基本上解决了“下得去”的问题。

要为首都农村培养“下的去、留得住、作用好”的医学人才,第一必须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符合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同时也符合他们今后接受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的需求。第二创造贴近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实际的人才培养氛围。学校分别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明确了各层人才培养的侧重点。①临床医学本科五年:面向区域医疗中心,专科医师趋向,进行基本素质、医疗素质和临床能力培养;②临床医学专科三年:通科培养,全科理念和群体卫生知识及社区卫生能力;对面向山区半山区的专科生还强化护理、康复、理疗、药事等多种常用技能的培训,以适应在镇村两级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

为了营造贴近农村的卫生人才培养氛围,学校为农村基层卫生人才的培养建立了专门的临床基地,这些基地建在条件适合的郊区县中心医院,由当地政府与学校以签订共建协议的形式进行建设。地方政府建设硬件条件,学校建设软件条件,实现了以教育为切入点,以学促教,以教促医,带动基地医院全面发展,建设成为区域医疗服务和人才培养的辐射基地。为了促进临床基地的建设质量,保证教育教学水平,学校成立了老教师支教团。把有着丰富临床经验、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的老专家组织起来支持基地建设。老教师支教团在临床基地医院进行严谨规范的队伍培训,提高了教学水平,也提高了临床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有六所远郊区县临床医院基地在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项教育改革实践,已经形成了首医大医学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培养出来的医学人才,正为首都北京乃至全国的医药卫生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三、坚定事业信心 切实为首都卫生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多年以来,首都医科大学在尊重医学学科和教育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积极稳健地推进医学人才培养的改革建设进程,不断提升医学人才培养的水平质量,也取得了医学教育改革建设的重要成果。在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深刻的体会到:

(一)地方医学院校要根据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明确学校的功能定位。

地方医学院校虽然是国家医学教育整体阵营的组成部分,但首先是要为属地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医学人才保证。所以,地方医学院校要清楚地了解当地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现状和规划,清楚地了解学校在当地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人才培养任务,要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培养层次、培养规模、教育目标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紧密结合地方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及医药卫生人才需求,为区域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培养适用医学人才。在培养模式上,从招生政策开始直到就业,应该尽可能实现订单式培养,使有限的高等医学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地方医学院校定位准确了,人才培养的效益率就提高了,医学人才培养的结构性不平衡就有可能趋于平衡,基层农村医药卫生事业人才缺乏的局面才有可能有了解决的基础。

当然,这一定位准确,还需要有政府主管部门相关政策的引导,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应该有利于医学院校准确定位,有利于医学院校控制规模,有利于医学院校把主要精力用于人才培养水平质量的提高。

(二)基于医学教育培养为生命健康服务的本质精英教育永远是医学教育的立身之本。

面对幅员辽阔的祖国,医学教育仍然是多层次人才培养的状态,以适应不平衡的医药卫生发展的需要。但是,必须明确的是,无论哪个层次培养出来的医学人才,都要为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务。“敬畏生命,珍重健康”是医学人的终极价值观,“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医学人的职业要求,“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医学人的工作本质。所以,医学人才培养必须是精英培养,不然不足以承担起这份责任。不应该因为是三年制的专科,就敷衍培养过程;更不应该因为非社会需求的原因,盲目扩大医学人才培养的规模。

要遵循高等医学教育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精英教育”是医学教育的特征之一。在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大众化的今天,医学教育仍要守住“精英教育”的底线,不能盲目扩招不顾质量,这是医学院校应该担当起的社会责任。只有守住了“精英教育”这条底线,才有可能把医学教育大国建设成为医学教育强国。

(三)以改革为动力以建设为保障稳步深入推进医学教育发展进程。

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适应国家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适用人才。“高等”、“教育”和“医学”这三组词,反映着医学教育深刻的内在规律和特征。要使医学教育瞄准国际水平,要使医学教育符合高层标准,要使医学教育符合人才要求,要使医学教育符合医的精髓,就应该按照医学教育内在规律和特征的要求,以改革为动力,以建设为保障,积极稳妥地推进医学教育发展进程。“改革”为动力,就是要在遵循基本规律的基础上,以创新的理念使教育不断符合新的形势和要求;建设是保障,就是不断地投入资源,以好上加好的要求不断改善教育管理和条件;积极就是不要等待,要抓住机遇主动推进;稳妥就是不要形式主义,要为学生负责,为教育水平和质量负责。

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推进医学教育的发展,才能够使医学教育的水平质量不断提升,才能够使医学人才培养的水平质量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才能够更好地履行党和国家赋予医学教育的责任。

多年来,首都医科大学坚持“顶天立地”的理念,以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服务北京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推进改革,加强建设,努力发展,在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履行了学校的职责,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在新的挑战与机遇中,首医大会更加努力,为首都乃至全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不断地输送着适用人才,为首都北京医药卫生事业做出新贡献。

上一条:服务新医改 积极探索基层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广西医科大学)

下一条:“临床技能循环训练体系”模式的探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关闭

Copyright©2010-2013 www.xiyi.edu.cn    联系电话:029-86177361 传真:029-86177361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辛王路1号 邮编:710021 备案号:XA12275